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前身是1941年9月抗战时期的延安大学体育系,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体育系科,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成立体育系并开始体育教育专业专科招生,1998年开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招生;2007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2005年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建。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先后三次获批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省培、国培项目。现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校红色体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副理事长单位。2010年,荣获“陕西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先进奖”,2014年荣获陕西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目前,在职教职工83人(含校企合作外聘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专任实验人员1人,辅导员及行政管理人员10人;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39人,讲师2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读博士5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国家级裁判3人。在校本科生687名,研究生82名。现有室外场地面积98503m2(其中新增68000㎡)、室内场地面积31235m2(其中新增28000㎡),有标准400米田径场2个、体育馆2个、游泳馆1个、训练馆2个,健身房1个。
2020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省级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获批陕西省“地方优师专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单位。现有教育学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体育教育、运动康复2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面向全国十五个省市区招生。
新建实验室4个(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体能训练实验室等)。在利用我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学资源基础上,与北医三院、延安国际滑雪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师资和教学场地资源共享。学院同时承担着全校大学体育教学及群体竞赛工作。
学院建立了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成立了由院领导、系(部)主任、教学督导、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形成了“检查、反馈、改进、再检查、再反馈”的良性运行机制。现有体操、田径、球类、篮球、武术、理论教研室6个,已建成“红色体育文化工程技术中心”“延安市少年儿童脊柱健康筛查防控与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科研平台2个,延安市全民健康与体育促进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推动团队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立项课程思政研究性教学项目7项,遴选优秀案例4个,荣获延安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大练兵”二等奖1项。2023年4月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延安时期红色体育)1项。近三年,学院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1项,国自然地区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陕西省教育厅、体育局等课题60项,延安市社科联课题4项,陕西省科技厅课题4项,发表论文80篇,其中高质量论文27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2人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
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乒乓球)、省级精品课程2门(体操、大学体育),省级一流课程2门(安塞腰鼓、乒乓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校级精品课程4门(安塞腰鼓、健美操、瑜伽、田径),校级教学团队2个(体操、田径)。
学院近年来形成了以健美操、跆拳道、篮球、羽毛球、体育舞蹈、武术等优势项目,舞龙舞狮、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等特色项目。近三年,在国家级比赛中健美操获特等奖4项、跆拳道获二等奖1项;在省级团体项目比赛中,篮球获第三名2次,羽毛球获第五名2次,健美操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各类体育比赛成绩稳步提升。
多年来,在陕北这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沃土上,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弘扬延安精神,结合体育专业特点以及区域体育资源特色,确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延安精神,弘扬红色体育文化”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体育类专门人才4000余名,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