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建设 - 正文

    体育学科建设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4-16   浏览次数:

    一、学科建设概况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前身是1941年9月抗战时期的延安大学体育系,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体育系科,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开始体育教育专科教育,1998年开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2004年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教育。 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665名学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与课程论和体育学科硕士三个硕士授权点30名学生。招生由陕西省扩展到全国十五个省市区的范围。恢复重建以来,在陕北这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沃土上,学院为国家培养体育专门人才2000余名,并以特有的延安精神特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2008年,荣获“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陕西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高校组一等奖”;2010年,荣获“陕西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先进奖”。2012年和2014年两次获批承办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省培与国培项目。2013年获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2014年荣获陕西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0%以上。学院在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上,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体操、大学体育),校级精品课程4门(田径、健美操、陕北腰鼓、瑜伽),校级教学团队2个(体操、田径)。2009年体育教育训练学成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裁判10人,全国宝钢教育优秀奖1人。学院教师荣获国家、省、市荣誉奖励30余人次。

    近年以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4项,陕西省基础教育规划课题8项,陕西省教育厅与体育局课题40余项,延安市社科联与科技局课题8项。发表相关论文4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3部。陕西省教育厅结合我校近几年来体育科研工作开展情况,连续三次评选延安大学为陕西省高校体育科研先进集体。在参加的各类国家级与省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2个,银牌66个,铜牌73个。获第四到第八名183人次。特别是田径队连续多年获得陕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院系组团体前三名的好成绩。健美操队更是多次获高校组国家和陕西省健美操比赛的前三名好成绩。形成了以田径、健美操、羽毛球、跆拳道、体育舞蹈、传统体育等优势项目。

    二、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

    1. 办学定位

    围绕“立足陕西,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且适用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及相关领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院从教学训练型学院向教学、训练和研究型学院发展。

    “专业互补”,就是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的特点和优势,重视专业间的相互支撑,既重视体育专业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又重视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质;

    “发展学生”,就是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开启自我、发展自我到实现自我,提高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服务社会”,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院办学服务区域体育发展能力。

    2. 办学特色

    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且适用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及相关领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重视体育专业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又重视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质;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提升学生服务区域体育发展能力。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开启自我、发展自我到实现自我,提高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学科发展基本情况

    该学科正在努力申报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的二级学科学位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同时还有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和学科体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体育学科建设是我校整体的学科建设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学科,它承担着学校师生体育发展重要任务,其建设包括学术队伍的建设、学科方向的定位、科研实力的提高、学术交流、基地条件等建设和提升。在体育学科建设中将与陕西省及其它省同行相近高校进行调研比较,吸取其他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好的经验和方法,找出我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举办全国体能高峰论坛会)

    (举办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

    三、学科建设思路

    学科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狠下功夫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第二步,在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体育学科优势。

    在学术队伍建设中,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考察等途径,全面提升现有学术队伍的学历与职称层次,通过选派教师培训或访学,积极培养学术骨干。通过“传帮带”或“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方式,指导和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劲的学术队伍。进一步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科学研究,凝练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之上建设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一级学科的发展层次以四个二级学科发展为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建设、教学设施条件建设等为主。力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紧随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体育学科学生核心竞争力,来满足现在社会多元化需求。力争把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教学训练与研究型学院。

    体育学一级学科申报论证会议

    三、学科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院领导要亲自挂帅,切实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领导,将学科建设纳入我院重要工作和核心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构建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配置合理,有利于学科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抓紧带头人引进与培养工作。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团队建设。

    (三)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

    只奖励学科建设范围内的科研成果,要求教师带着学科意识开展科研工作。克服科研选题的分散和盲目性,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注重开展重点科研项目、高层次项目的攻关。

    (四)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有清醒的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的意识,以科学研究探索和改进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对各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并结合实际适时进行调整。

    (五)优化组合,营造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利用有限资金,合理使用资金支持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兼职教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发展好的学科方向;扩大创收来源,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邮编:716000

    电话:0911-2650716 

    体育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体育学院